项目申报必备技能之一
发布时间:2024-11-15
浏览次数:1108
作者:佚名
一、项目申报需要哪些财务知识?我们申报的项目基本都有对于公司财务的具体要求,财务成了或多或少的制约因素。为确保项目申报顺利进行,一些公司项目申报岗位甚至设置在公司财务部。
一、项目申报需要哪些财务知识?
我们申报的项目基本都有对于公司财务的具体要求,财务成了或多或少的制约因素。为确保项目申报顺利进行,一些公司项目申报岗位甚至设置在公司财务部。且工作中,项目申报工程师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就是财务、技术、HR三个部门。如果你对财务一窍不通,不但无法顺利沟通,还会被小伙伴鄙视,严重影响项目申报工程师高大上的形象。
所以,懂财务是项目申报工程师的必备技能之一。
项目申报中最通常提及财务要求包括哪些?我们简单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类:
1、规模要求,提及营收、利润、纳税、总资产、净资产等具体指标的限定;
2、财务增长要求,比如营收、利润、资产等年均、复合增长率等指标;
3、项目投入要求,包括固定资产、基建、设备、人工、差旅等费用要求;
4、研发费投入要求,要求研发费归集合理、占比达标、金额限定等;
5、针对项目申报中要求的专项财务数据,比如固定资产、设备、人工等的投入要求;
6、其他特殊要求的财务指标和数据。
虽然各类项目要求很多,但不管是财务报表还是审计报告都是申报中财务要求的体现。申报工程师必须迅速的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全面、快速地掌握公司财务状况,并作出符合性判定。
归纳起来,最核心的还是要看懂三张报表,它们就是耳熟能详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其中,资产负债表,代表一个公司的资产与负债及股东权益;利润表,代表一个公司的利润来源;而现金流量表,代表一个公司的现金流量,更代表资产负债表的变化。
二、如何初步看懂财务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及其含义
1、第一步先看总资产
重点关注总资产的规模和总资产的同比增长率。一家公司的总资产规模越大,代表着该公司能够掌握的资源规模,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土地资源等等,反映着这家公司拥有什么样的实力。
再看一下总资产的同比增长,何为总资产的同比增长率,即一家公司(本年度总资产-上一年度总资产)/上一年度总资产。
假如一家公司的总资产同比增长比较快,一般来说该公司处于快速扩张之中,这样的公司成长性一般较好。反之如果一家公司的总资产同比增长为负数,那么这样的公司很可能处于收缩或者衰退之中。
2、第二步看负债和股东权益
资产负债率主要看两个方面,绝对值和同比增长情况。资产负债率就是用总负债/总资产。一般项目申报要求不能过高,比如限定在70%以下,那么资产负债率是不是越低越好呢?答案为不是的。要知道像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这类科目的负债高,表示该公司可以无偿使用供应商或者客户的钱,这是公司竞争力强的表现。
股东权益也就是所有者权益,不同的公司叫法可能不一样,但是是一样的意思。
3、第三步看有息负债和货币资金
什么是有息负债?就是需要还本付息的债务,它是因为公司的融资行为产生的债务,公司未来需要用钱去偿还的。它包括银行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等。具体如:
有息负债总额=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应付利息。
偿还有息负债必须是真金白银,也就是货币资金。有息负债和或者资金主要看这两点,两者的大小(两者的差额是正或是负);有无异常。
4、第四步看应收应付和预付预收
应收指的是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从财报上看,这已经属于同一科目类别,何为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简单来说就是应该说而还没有收到的钱。即A公司把货卖给了客户,客户拿到了货,还没有给钱。A公司就把该笔钱记住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
同理,应付指的是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反之,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就是应该给还没有给的钱。即A公司向供应商拿材料,A公司已经把材料拿到走,但是还没有把钱给供应商。这笔钱就是应付账款或应付票据。
预付指的是预付账款,即A公司还没有拿到货,就先把钱打给对方。
预收指的是预收账款,即A公司还没有发货给客户,就已经拿到客户的钱。
5、第五步看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指的是公司生产经营必要的场所或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只要看一点,那就是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与总资产的比例。
这里把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也算做固定资产,因为在建工程建好了就会变成固定资产,工程物资是为在建工程准备的材料。
6、第六步看投资类资产
投资类资产主要包括两种:
1)投资与公司主营业务无关的东西,主要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与主营业务无关的长期投资。
2)投资与主营业务有关的长期投资。
投资类资产我们也只需要看一点,那就是与公司主营业务无关的投资类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
(二)利润表基本指标解读
什么是利润表呢?损益表又称作利润表,他指的是一个公司在一定的时期内,收入有多少,开支有多少,收入减去开支,就是利润,利润=收入-开支,如果收入大于开支,利润为正,公司就是盈利的,反之,收入小于开支,利润为负,公司就是亏损的。
所以,利润表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季度或年度)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它揭示的是企业在这个会计期间所实现的收入、成本、费用支出,以及企业最终实现盈亏状况。通过利润表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管理效率的成功与否作出评估。
1、毛利以及毛利率分析
1)营业收入。对于营业收入,只要记住它的来源便可,即营业收入主要包括企业主营业务销售商品所产生的营业额和非主营业务收入。其中,这个非主营业务收入的内容,笔者将其主要总结为政府补贴、变卖资产所得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罚款所得、股利所得。
2)营业成本。营业成本是一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包括原材料(直接材料)、工人工资(直接工资)、设备折旧(制造费用)。
3)毛利。有这么个公式: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量X价格)—(原材料+工人工资+设备折旧),因此,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来,影响毛利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销量、价格、原材料采购、工人工资和设备的折旧费用。
4)毛利率,即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这个很重要,为何这么说?这是因为毛利率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象征,毛利率越高的企业,它实现同样规模收入所需的成本也就越低,进而更大程度的保证了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
2、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很简单,主要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1)销售费用。我们都知道,企业在实现业务增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完善营销渠道,这些都是需要投入一些资金的,这些投入都会反映在销售费用中。
2)管理费用。这个是记录企业日常发生的运营支出,如企业总部管理职能部门所发生的办公室租赁费,管理人员工资薪金等。另外,还有股权激励费用。另外,还有研发费用,按照之前的企业会计准则,研发费用是归入为管理费用的,但最新的会计准则出炉,研发费用今后将会单独列在利润表上。
3)财务费用。这个大家都有所接触过,向银行等贷款所产生的利息费用,都属于这个项目。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手续费。
3、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这个可以从具备经营性质的资产和投资性质的资产所产生的减值损失分析。其中,经营性质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包括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投资性质的资产所产生的减值损失,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
4、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它代表的股东投入一单位的资金最后所能赚取的净利润。
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
它是衡量股东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财务指标,其比率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水平越高。这个与你放在银行的存款收益率(存款利率)差不多一个意思,所以,你再看净资产收益率时可以和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做一个对比,看这家企业是否值得投资,可作为一个参考。
(三)现金流量表认识与分析
现金流量表,也称为现金流动表,它反映一定时期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增减变动情况,简单来说就是企业按一定分类记录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流水账,是企业财务报表中表现最为直接的一张报表。
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收支活动,以及现金流量净增减情况,从而有助于分析企业的变现和支付能力,把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等。
1、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反映企业开展正常业务而引起的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和净流量,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形成的现金流入量,购买材料、支付税款和人员工资形成的现金流出量等。
2、来自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反映企业取得和处置证券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活动所引起的现金收支活动及结果,如转让固定资产形成现金收入,购入股票和债券等投资形成的现金流出等。
3、来自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反映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所引起的现金收支活动及结果,如企业吸收股本、发行债券、取得借款形成的现金注入量。企业分配股利、支付利息、归还借款等形成的现金流出量。非常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非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接受捐赠或捐赠他人、罚款现金收支等。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与筹资活动并不会引起本期的现金收支,也就不会影响本期现金流量变动,但对未来现金流量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如对外投资偿还债务、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等。这类活动会产生重要的会计信息。
4、分析现金流量
1)分析现金净流量的增减变化,了解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如果本期现金净流量增加,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增强,财务状况得到改善。反之,则表明企业财务状况比较困难。但也并不是现金净流量越大越好。如果公司的现金净流量过大,表明公司未能有效利用这部分资金。这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2)分析现金流入量的结构,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长期稳定性。
经营活动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其提供的现金流量可以不断用于投资,再生出新的现金流。来自主营业务的现金流量越多,表明企业发展的稳定性越强。投资活动是为闲置资金寻找投资场所。筹资活动则是为经营活动筹集资金。这两种活动所发生的现金流量,都是服务于主营业务的辅助活动。如果这部分现金流量过大,表明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
3)分析投资、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了解企业未来发展前景。
分析投资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区分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的现金流出量增加,意味着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增加,说明企业正处经营扩张期,成长性较好。对外投资的现金流入量大幅增加,则意味着企业现有经营资金不足,正在从外部引入资金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如果对外投资的现金流出量大幅增加,说明企业资金富余,正在通过转让资产使用权来获取额外收益。
三、财务报表分析体现的指标与意义
面对财务三张报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从逻辑上讲有四大导向:盈利性、安全性、效率性和增长性。针对这四个导向,财务分析可以延展到以下30个基础指标。
(一)盈利能力分析
1.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2.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3.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
4.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5.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6.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经营效益越高
(二)盈利质量分析
7.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8. 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越强,其值一般应大于1
9. 销售收现比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数值越大表明销售收现能力越强,销售质量越高
(三)偿债能力分析
10. 净运营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进行比较分析
1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12.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13.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14.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15.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100%;该比值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
16. 产权比率与权益乘数:产权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产权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
17.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18. 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19. 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债务总额)×100%;比率越高,偿还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
(四)营运能力分析
20. 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21. 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存货;存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存货);存货与收入比=存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22. 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23. 净营运资本周转率:净营运资本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净营运资本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净营运资本与收入比=净营运资本÷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24.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非流动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25. 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
(五)发展能力分析
26. 股东权益增长率=(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股东权益期初余额)×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值,分析发展趋势
27. 资产增长率=(本期资产增加额÷资产期初余额)×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值,分析发展趋势;
28. 销售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增加额÷上期营业收入)×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值,分析发展趋势
29.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增加额÷上期净利润)×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值,分析发展趋势
30.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营业利润增加额÷上期营业利润)×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值,分析发展趋势。
声明:以上信息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整理转载只为传播财务基本知识,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